前天还在厦门游玩的时候,看新闻知道李娜微博发布了退役信,尽管前几天就有消息放出说要退役,但当事情真的发生时,还是会给人不少的触动,那天新闻头条都是关于这件事。
今天是亚运会比赛第二天,李娜在北京正式举办了退役发布会,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巧合,一个体制外的运动员退役,一场体制内的赛事开始。新闻头条开始被亚运会占据,中国金牌榜暂时落后韩国,人们关注着这场似乎所有人都在关注的赛事,它只是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,并不是因为个人兴趣而去关注,而今天我要站在一个网球爱好者的角度谈一件事。
两座大满贯奖杯,世界排名第二,这是李娜离开时所取得的成绩,可以说她是在职业生涯的顶峰选择了离开,就好像你走在一条铺满了金币的路上,只要你走下去,前面会有越来越多的金币属于你,而选择离开你将放弃那些金币。为什么我要以金币做比,因为网球赛事和奖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网球是一项高度职业化和商业化的运动,而且主要是以个人项目为主,尽管也有双打,但双打的含金量和关注度无法和单打同日而语,这就是为什么郑洁06年就拿到澳网双打冠军,其影响力远不如李娜11年闯入澳网单打决赛。网球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项职业,它不同于足球和篮球这种群体运动,只要你加入了俱乐部,不管打得好坏,都是可以领到固定的工资的,而对于网球运动员来说,他们的工资就是参加比赛的奖金,取得的成绩越好,奖金也就越高,运动员想要生存,就需要不停的去参加比赛赚取奖金,因为参加这些比赛的机票酒店全部都需要自费,你不努力,没人可以帮你,所以当李娜赢得了比赛,她也只是为自己而赢。网球的商业化体现在它的巡回赛上,在世界最流行的几项球类运动中,网球是唯一一个女子比赛受关注度几乎和男子比赛齐平的运动,并且也是唯一你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高水平比赛的运动,比如去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决赛,德约科维奇就和纳达尔上演了当今网坛最高水准的对决,刚刚开赛的武汉网球公开赛,也有小威和莎拉波娃这样的顶级女子选手。这不同于想看科比詹姆斯你只能去美国,想看梅西C罗你只能去欧洲。每年在世界各地会有很多巡回赛,运动员们会有选择的去不同的地方去参加比赛,所以并不是所有赛事都能见到所有最顶尖的选手,一般巡回赛只有32位选手参加,而只有一种赛事会强制排名前100的运动员都得参加,这种赛事就是大满贯。
在李娜拿了11年法网冠军时,国内很多人都跟着欢呼雀跃,以为大满贯就是拿下所有顶级赛事的冠军,好像只有这样的成绩才值得他们如此庆祝,对于这些人只能劝他们先去了解一下网球基本知识再说。网球大满贯一年有四次,按时间分别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、法国网球公开赛,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,四大满贯比赛都有接近百年的历史,在公开赛时代以前网球只是某些贵族的游戏,后来才慢慢开始向世界范围推广。让我来告诉你一个中国人夺得一次大满贯冠军有多难,先说男子,中国目前为止没有排名进100的男子选手,也就是说他们甚至没有直接参赛的资格,所以他们如果要参加大满贯,先要打资格赛,资格赛会产生28个参赛名额,加上排名前100的选手,一共128名选手参赛,要赢得冠军,必须连赢7场比赛,目前中国男子选手还从来没有赢得过一场大满贯比赛。可能有人说一年四次大满贯比赛,机会总会有,但事实是从2003年到目前为止,费德勒(17)纳达尔(14)德约科维奇(7),这三个人获得的大满贯冠军总数加起来是38个,你可以想象一下其它选手要从他们中间突围有多难。而女子比赛相对好一些,冠军并不总是集中在那几个人中间,但即便如此,近10年来,拿过女子大满贯冠军的球员只来自10个国家,这其中就包括中国,也是亚洲唯一的一个。所以当我们为李娜夺得法网冠军而兴奋时,不仅仅是因为她赢得了一项顶级赛事,更重要的是她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大满贯的垄断。
李娜向来也是以一个破坏者的姿态出现,她早年因不满全运会的安排而选择退役,后来又不满体制对自身的约束而选择单飞,她破坏的是顽固的制度,赢得的却是人生的巅峰。我以前总会有“恨不早生”的感叹,乔丹在NBA驰骋时我还在上小学,罗纳尔多赢得世界杯时我刚上初中,费德勒拿第一个大满贯时我初中未毕业,所幸的是在我拿起网球拍之后,我看着李娜一次次突破,仿佛是自己在一点一点进步一样。离世界第一只有一步之遥,但我们无法再过多要求,就到这里吧,这样就很好了。